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清代后期南京民间丝织业的发展

来源: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明清时期,江南是丝织业最发达的地区,南京是当时的三个中心之一。对于清代南京丝织业的状况,学者多有研究。彭泽益的《清代前期江南织造的研究》[1]对清代前期江南织造业的经

明清时期,江南是丝织业最发达的地区,南京是当时的三个中心之一。对于清代南京丝织业的状况,学者多有研究。彭泽益的《清代前期江南织造的研究》[1]对清代前期江南织造业的经营方式、设备规模、织造经费、生产组织形式和工匠待遇以及对民间丝织业的控制进行了系统研究。其在《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资料》[2]中汇辑了很多清代、民国南京丝织业史料。徐新吾、张守愚重点论述了清初和鸦片战争后江南地区丝绸业变化[3]。樊树志对明清江南丝绸市镇逐一考证,认为太湖周边的市镇网络的集散功能与贸易机制对江南丝绸商品流通作用重大[4]。王翔对晚清苏州丝织业“账房”加以考证与解析[5]。沈祖炜和范金民围绕明清两代官营织造业生产规模进行辩论[6]。范金民对清代江南丝绸国内贸易、清代江南与新疆地区丝绸贸易、清后期江南织造演变等进行了深刻阐释,在《江南丝绸史研究》中系统论述了明清时期江南丝绸情况[7]。本文试以清代后期(1840 年以后)南京民间丝织业为研究对象,勾勒清代后期南京民间丝织业发展状况。

一、清代后期南京民间丝织业概况

南京是清代民间丝织业工匹最为集中、织造规模最为宏大的城市。1853 年,南京城内用于织缎的织机共有 台,附近乡村共有 台[8]63-64,共计 台。品种方面有绸、缎、纱。产品纹样图案丰富,有八宝、仙人、兰鹤、夔龙、芙蓉、牡丹、鸾凤、云霞、麒麟、楼阁、荷渠等。但咸丰三年(1853)后,机户为躲避战乱纷纷迁移,“北至通如,南至松沪,多即流寓之地”[9]203。同治三年(1864)清军占领南京,但机户态度踟蹰,曾国藩为恢复金陵元气,“委员四出,招集回省复业,并檄金陵善后总局、苏州牙厘总局分议贩运缎匹,扼要总捐一次,其沿途水陆卡厘概免,以示体恤”[10]203。同时强调“所有金陵城乡土丝土产土销,应请率由旧章,买卖一律免捐”,对于贩运之土丝,则“每包按八十斤计算,实捐英洋十六元,准其验照放行,如无捐照,由各局卡查出,照章收捐,给发捐票,以便下游验放”[11]462。通过这些举措,机户纷纷回城,且招募“避居江北及里下河一带之织工”[12]64,南京丝织业开始恢复。

表中(见下页),1880 年南京民间丝织业在规模上有了复苏,但与1853 年相比相去甚远,织机数量仅有十之一二。销售区域上,前期销路“北趋京师;东北并高句丽、辽沈;西北走晋绛,逾大河,上秦雍、甘凉,抵巴蜀;西南之滇黔;南越五岭、湖湘、豫章、两浙、七闽;溯淮泗,道汝洛”[14]18,这时销售的区域多在沿海区域和西南地区,东北和西北地区则销路不畅。

休养生息之后,南京丝织业有了一定发展,此后即遭遇沉重打击。20 世纪末,由于西方纺织品大量输入中国,导致成本增加:“购本地丝,开市时每百两价洋三十四元,以后递贵至四十五元……湖丝开市时,每百两价洋四十三元,后贵至五十四元……故至(1902 年)秋后各账房存货甚多,无从出售……各织工因皆停歇。”[15]43特别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交通不便,官方供应量大幅减少[16]61。1900 年左右,南京丝绸生产仅在几千担左右。下表所示[17]8-9,南京绸缎输出数量1903 年—1914 年之间,维持在3000 担以下。虽然在1915 年—1920 年间输出数量大幅增加,一度接近万担,且“账房约四百余家,机数约万余张”,但这一是由于“民国肇造,临时政府设置南京,又值欧战勃发,外货不得入口”,二是因为“当时服色尚元……金陵元缎花素通行”[18]2,所以才有所发展。一战结束后,西方纺织品再度输入,导致国人穿衣习惯发生变革,机房多用老式木机,设备落后,且缺乏市场调研,导致绸缎供过于求,货物积压,资金链断裂,南京缎业遂销路日微,机房日减。

表1 1853 年与1880 年南京民间丝织业情况对比统计表[13]63-64分类织机工人绸缎年产量绸缎价值摹本缎织机摹本缎工匠摹本缎年产量摹本缎价值妆花描金缎织机妆花描金缎工匠妆花描金缎年产量妆花描金缎价值建绒织机建绒织工匠建绒年产量建绒价值茧绸织机茧绸年产量茧绸价值丝栏杆织机丝栏杆工匠丝栏杆年产量丝栏杆价值年份1853 年 台2500 台1000 台>7000 台4000 台数十台1880 年5000 台 人 匹260 万海关两300 台1300 人 匹23 万两300 台1300 人3000 匹15 万海关两>200 台800 人800 匹8000 海关两700 台 匹20 万海关两3000 台4000 人380 万丈13 万海关两

表2 南京绸缎输出数量统计表年代1903 1904 1905 1906 1907 1908 1909 1910 1911输出数(担)2635 3059 3218 3280 3235 2718 2663 2883 2808年代1912 1913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输出数(担)1806 1664 2126 3065 2783 2959 3985 6643 9032

文章来源:《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网址: http://www.zgzzgcyj.cn/qikandaodu/2021/0415/1341.html



上一篇:全球生物打印技术基于专利信息的发展态势分析
下一篇:汉斯蒂斯雷曼访谈乌镇戏剧节及其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投稿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编辑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版面费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论文发表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