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振动训练足球运动者膝关节屈伸肌群肌肉的力量(4)

来源: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9-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4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刘英伟,邹晓峰.振动训练对速滑运动员下肢肌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31(1):81-84. [2] Bosco C, Cardinale M, Tsarpela O. In

4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 刘英伟,邹晓峰.振动训练对速滑运动员下肢肌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31(1):81-84.

[2] Bosco C, Cardinale M, Tsarpela O. Influence of vibration on mechanical power and electromyogram activity in human arm flexor muscles. Eur J Appl Physiol Occup ;79(14):306-317.

[3] 周生灵.振动训练对田径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和身体成分的长时效应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11):119-122.

[4] 辜伟,程亮.优秀女子武术运动员膝关节等速力量测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4):77-79.

[5] 汪德勇.振动刺激结合力量训练对运动员下肢肌力和平衡的影响[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6.

[6] 谷茂恒,刘文峰,陶小平.振动训练缓解肌肉运动性疲劳的sEMG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5,38(4):29-33.

[7] 贾蒙蒙,吴卫兵,伍勰,等.FIFA11+练习对足球运动员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和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 2018,54(2):59-65.

[8] 崔运能,李绍林,张鑫涛,等.男性职业足球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MRI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5,34(1):97-101

[9] 孙越颖,高峰,杜文娅.不同频率振动训练对排球运动员核心区力量及稳定性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42(2):76-81.

[10] 王晓东.振动训练对足球专项大学生专项身体素质影响的研究[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3.

[11] 晏冰.振动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

[12] 黄翼.振动训练对短距离游泳运动员体能及专项成绩影响研究[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2017.

[13] 张自云,金成吉,解超.全身振动训练对我国大学生膝关节肌力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7,(5):78-84.

[14] 周桂琴,尹军.国内外振动训练在训练学领域比较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12):67-73.

[15] Issurin VB,Liebermann DG,Tenenbaum G.Effect of Vibratory Stimulation Training on Maximal Force and Sports Sci.1994;12(5):561-567.

[16] Delecluse C,Roelants M,Verschueren Increase after Whole Body Vibration Compared with Resistance Sports ;35(6):1033-1040.

[17] 邓京捷,李吉如.振动训练对小轮车运动员下肢肌群肌力影响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0(3):78-80.

[18] 彭春政,危小焰,张晓韵.振动训练的机制和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9(3):45-48.

[19] Thue K,Malene B,Paolo C,et of Vibration and Resistance Training on Neuromuscular and Hormonal JAppl Physiol,2006;96(14):615-625.

[20] 许鑫华,沈艳梅.振动训练对力量、柔韧及平衡能力的影响[J].浙江体育科学,2015,(2):103-107.

[21] 张会敏.振动训练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本体感觉和步态的影响[D]. 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8.

[22] 黄启闯,徐红旗.下肢肌肉力量分类及训练方法的综述[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9):3-5.

[23] 高瞻乐,程亮,周继和,等.等速力量训练对优秀运动员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术后肌肉力特征的研究[A].石家庄:第十九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7:213-214.

[24] 罗兴来,刘雪峰,程亮.四川省少年男篮运动员膝关节等速肌力特征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16,(3):36-39.

[25] 傅磊.振动训练对北体大足球专业学生下肢最大力量、爆发力影响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

[26] 郑成,王广兰,王晶.青年男子足球运动员膝关节等速肌力特征研究[A].金华:第十三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2009.

[27] Jackson SW,Turner Vibration Reduces Maximal Voluntary Knee Extension Performance in Both the Ipsilateral and the Contra-Lateral Limb in Man.Eur J Appl ;88(33):380-386.

0 引言 Introduction振动训练作为一种新兴的肌肉力量训练方法,在国外众多领域得到广泛开展。振动训练区别于其他力量训练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能够以相对较小的附加负荷有效地提高肌肉的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及力量耐力[1]。Bosco等[2]的研究表明,振动训练后即刻就可检测到肌肉收缩功率的明显提高。足球作为下肢引导类运动项目之一,对下肢力量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训练对力量的效应角度来说,现代足球运动不仅要求运动员具备较好的力量耐力,同时也需要具备较好的快速力量素质。如何科学有针对性地对足球运动员实施专项力量训练,是摆在足球专项训练领域专家学者面前的重要课题。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关于振动训练运用于足球运动训练的文献较多,但专门研究大学生足球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群肌肉力量的文献非常少,鉴于此,文章以大学生足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传统力量训练组(对照组)和振动训练组(振动组)2组进行对比试验,将振动训练应用于足球运动员下肢力量训练中,在探讨振动训练对最大力量及爆发力的作用效果的同时,寻求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足球运动员力量素质的手段和方法,为中国足球专项力量训练方法体系和建立振动力量训练模式提供实证。1 对象和方法 Subjects and 设计 分组对照观 时间及地点 试验于2017年5至6月在四川省广汉市完成 对象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20名在校大学生足球运动员,均为男性,将其随机分为传统力量训练组(对照组)和振动训练组(振动组)2组,每组10人。纳入标准:①所有受试者身体健康,近1年内无下肢运动损伤及其他限制上下肢运动的疾病,②由同一名教练员指导专项训练,执行相同训练计划;③受试者自愿参加并对试验完全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身体不健康、有伤病;②不是同一名教练员指导的足球运动员;③非自愿参加试验 方法1.4.1 训练方法 振动训练法[3]:振动训练采用美国产Power Plate振动训练仪。振动组训练采用频率为30 Hz,振幅为2 mm,振动时间为30 s。训练时,受试者直立于振动训练仪平台上,手持事先准备的质量为8 RM(RM:最大重复次数)的杠铃水平置于肩膀上方,保持腰部直立,下肢缓缓半蹲至膝关节150°位置,此时保持身体重心在训练仪平台中心,再慢慢起身至直立;重复动作8次为1组,每天进行5组,组间间隔1 min,每周进行3次力量训练,共持续8周时间。期间经常检查并调节杠铃质量。对照组训练方案相同,同样在振动训练仪平台上进行力量训练,但训练过程中无振动刺 指标测试方法 测试仪器为CYBEX-6000型等速测试系统(美国),主要测试膝关节屈伸肌群肌力[4]。受试者坐在等速系统座椅上,保持膝和髋关节90°屈曲。固定受试者的双侧肩部、腰部、大腿部和踝部,仅保留膝关节的屈伸活动,阻力垫固定在小腿踝关节略上方,尽可能减少无关部位的运动。等速系统旋转轴与膝关节旋转轴对齐,测试内容为优势侧膝关节的等速向心屈伸运动。测试前受试者进行3次亚极量屈伸运动约10 min的准备活动以适应仪器,然后在60 (°)/s(慢速)和180 (°)/s(快速)条件下进行正式测试,测试中每个速度重复3次,取其最高值,每次测试间隔时间为20 s。测试指标包括峰力矩和到达峰力矩 主要观察指标 ①2组膝关节屈伸肌群峰值力矩比较;②2组膝关节屈伸肌群到达峰值力矩时间比较;③2组膝关节屈伸肌群总功比?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通过SPSS for Windows 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测试结果均以x_±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显著性差异为P< 0.05。2 结果 参与者数量分析 纳入受试者20人,分为2组,试验过程无脱落,全部进入结果分析 两组受试者基线资料分析 2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见表1。表1 两组受试者基本情况 (x_±s,n=10)Table 1 Baseline data of the participants组别 年龄(岁) 身高(cm) 体质量(kg) 训练年限(年)对照组 22. 172. 63. 3.振动组 23. 173. 64. 2.值 > 0.05 > 0.05 > 0.05 > 0.052.3 训练前后2组膝关节屈伸肌群峰值力矩比较 由表2,3可见,从膝关节屈、伸肌峰值力矩的变化来看,训练后在60 (°)/s测试条件下,2组膝关节屈、伸肌峰值力矩均有升高(P< 0.05),2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180 (°)/s测试条件下,2组膝关节屈、伸肌峰值力矩均有升高(P< 0.05),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表2 两组训练前后60 (°)/s角速度下膝屈伸肌群峰值力矩比较±s,n=10,N·m)Table 2 Comparison of peak torque of knee flexors and extensors at 60 (°)/s angular speed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training表注:与训练前比较,aP< 0.05;训练后与对照组比较,bP< 0.05。肌群 组别 训练前 训练后伸膝肌群 振动组 229. 302.对照组 222. 279.屈膝肌群 振动组 171. 210.对照组 170. 198.表3 两组训练前后180 (°)/s角速度下膝屈伸肌群峰值力矩比较±s,n=10,N·m)Table 3 Comparison of peak torque of knee flexors and extensors at 180 (°)/s angular speed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表注:与训练前比较,aP< 0.05。肌群 组别 训练前 训练后伸膝肌群 振动组 222. 298.对照组 214. 269.屈膝肌群 振动组 168. 199.对照组 169. 188. 训练前后2组膝关节屈伸肌群到达峰值力矩时间比较由表4见,从训练前后膝关节屈、伸肌在180 (°)/s测试条件下到达峰值力矩时间的变化来看,经过训练后,振动组与对照组膝关节屈、伸肌峰值力矩时间有一定程度的降低(P< 0.05);训练后振动组膝关节屈、伸肌群峰值力矩时间减少幅度虽多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 。表4 两组训练前后180(°)/s角速度下到达峰值力矩时间比较±s,n=10,s)Table 4 Comparison of time to peak torque at 180 (°)/s angular speed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表注:与训练前比较,aP< 0.05。肌群 组别 训练前 训练后伸膝肌群 振动组 30. 21.对照组 31. 25.屈膝肌群 振动组 39. 24.对照组 40. 26. 训练前后2组膝关节屈伸肌群总功比较 由表5,6可见,从训练前后膝关节屈、伸肌总功的变化来看,经过训练后,不论是在60 (°)/s还是在180 (°)/s等速测试条件下,振动组与对照组膝关节屈、伸肌总功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其中2组膝关节伸肌总功和屈肌总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表5 两组训练前后60 (°)/s角速度下膝屈伸肌群总功比较±s,n=10,J)Table 5 Comparison of peak torque of knee flexors and extensors at 60 (°)/s angular speed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training表注:与训练前比较,aP< 0.05;与对照组比较,bP< 0.05。肌群 组别 训练前 训练后伸膝肌群 振动组 498. 538.对照组 496. 522.屈膝肌群 振动组 286. 305.对照组 290. 302.表6 两组训练前后180 (°)/s角速度下膝屈伸肌群总功比较±s,n=10,J)Table 6 Comparison of peak torque of knee flexors and extensors at 180 (°)/s angular speeds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表注:与训练前比较,aP< 0.05;与对照组比较,bP< 0.05。肌群 组别 训练前 训练后伸膝肌群 振动组 384. 423.对照组 375. 407.屈膝肌群 振动组 221. 247.对照组 233. 239. 讨论 Discussion振动训练已逐渐成为国际上较为认可的增加肌肉力量、提高运动成绩的新方法[5-14]。目前,振动训练所需的最适宜振幅和频率尚无统一定论,其增强神经肌肉性能的机制也仍在探索中。对于足球运动项目而言,快速力量能力是决定运动成绩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教练员训练中最重视的环节,因此,将振动训练引入到足球运动员力量训练中,对于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有研究报道振动训练可提高骨骼肌力量。Issurin等[15]在研究中对普通男性进行3周大负荷肘关节力量训练,发现振动组和对照组力量均增加,振动组明显高于对照组。Delecluse等[16]研究中发现,12周的振动训练后,与采用无振动训练的对照组相比,振动组膝关节等张收缩力量明显提高。此次研究严格控制变量,振动组和对照组在8周训练中,外界环境、场地设施、力量训练器械与负荷方案完全一致,将振动刺激控制为单一变量,以便更加客观、明确地了解振动训练的效果。峰值力矩是膝关节屈、伸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力矩值,能够反映运动员膝关节伸、屈肌群最大肌力和绝对力量水平。峰值力矩测试在60 (°)/s时,以募集Ⅰ型纤维为主,反映肌肉的最大力量;在180 (°)/s时,以募集Ⅱ型纤维为主,反映肌肉的快速力量。此次研究结果显示,与训练前比较,在60 (°)/s测试条件下,训练后2组膝关节屈、伸肌峰值力矩(峰值力矩60)显著升高(P<0.05),2组组间比较,振动组较对照组峰值力矩60显著升高(P< 0.05),提示振动训练和传统力量训练均能有效提高膝关节屈、伸肌群最大力量,振动训练效果优于传统力量训练。在180 (°)/s测试条件下,训练后2组膝关节屈、伸肌峰值力矩(峰值力矩180)显著升高(P< 0.05),2组组间比较不具显著性差异(P> 0.05),提示振动训练和传统力量训练均能有效提高膝关节屈、伸肌群快速力量,但振动训练较传统力量训练不具优势性。到达峰值力矩的时间:是指肌肉开始收缩至达到最大力矩的时间,同肌肉的爆发力有很大关系,可作为肌肉爆发力的客观指标。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在180 (°)/s角速度下,训练后振动组与对照组膝关节屈、伸肌峰值力矩时间有一定程度的降低(P< 0.05),2组组间比较不具显著性差异(P> 0.05),提示振动训练和传统力量训练能有效提高膝关节屈伸肌群爆发力,但振动训练较传统力量训练不具优势性。这一结果与此次研究中180 (°)/s测试条件下2组膝关节屈、伸肌峰值力矩180变化保持一致。总功反映了肌群收缩过程中总体做功能力,数值的大小受到重复次数、负荷重量的影响,三者之间呈正比的关系,因此,总功也能反映运动员的肌肉耐力水平。此次研究结果显示,不论是在60 (°)/s还是在180 (°)/s 等速测试条件下,训练后振动组与对照组膝关节屈、伸肌总功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其中2组膝关节伸肌总功和振动组屈肌总功在训练后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0.05),提示振动训练可有效提高膝关节屈、伸肌耐力水平,而传统力量训练仅对膝关节伸肌耐力水平提高效果显著,其对屈肌耐力水平的提高未见明显作用。在提高肌肉耐力方面,振动训练优于传统力量训练,这与邓京婕[17]研究报道一致。研究认为振动力量训练对肌肉耐力水平的促进作用主要是因为长期振动刺激导致肌群的适应以及总体做功能力提高造成的。目前,有关振动训练对神经肌肉系统的作用机制,学者给出了大量的相关假说机制,主要包括振动紧张反射、振动引起的知觉改变、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提高、肌肉温度和血流的提高、激素分泌的增多以及肌肉体积增大等[18]。Thue等[19]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振动组在振动训练后血液中生长激素与睾酮明显升高,这一现象说明肌肉内部蛋白质合成可能增加,肌肉体积可能相应增大,肌肉力量可能进一步提高。振动训练可选择的训练方案很 多[20-26],其中振动训练的频率和振幅最重要。一般研究所认为振幅2-4 mm,振动频率30-50 Hz是能够对肌肉产生力量训练效果的最佳频率范围[27]。从此次研究结果来看,研究中所采用的振动训练方案合适,能够满足足球运动员增强下肢肌肉绝对力量和肌肉耐力的需要。结论:力量素质的提高和发展以人体肌肉的形态结构机能、生理生化机制的改变为基础,是以神经中枢的兴奋和抑制以及相适应的神经过程充分协调为前提条件反射结果。振动刺激能激活肌梭特别是初级Ⅰα传入纤维的兴奋性,反射地引起梭外肌纤维收缩,从而最大限度地募集运动单位参与活动。研究所采用的连续8周、30 Hz频率、2 mm振幅的振动训练方案可有效提高大学生足球运动员膝关节屈、伸肌最大力量、爆发力和肌肉耐力,在最大力量和肌肉耐力上优于传统力量训练。但在提高爆发力方面,与传统力量训练相比,未见明显优势。作者贡献:余宏为研究第一作者,负责组织和协调本研究的实施,计划以及方案的拟定,资料管理,阶段性成果小结和最终成果的撰写,负责研究组的领导工作,指导研究各项工作正常开展。参与研究实验研究工作,做好后勤保障;刘琰为研究实验设计与实施的评估者,中国民航飞行学院足球男队教练员,参与研究资料搜集,撰写阶段性成果;研究实验教师,负责实验研究工作,进行实验过程的操作。经费支持:该文章接受了“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6SKSZ009)”的资助。所有作者声明,经费支持没有影响文章观点和对研究数据客观结果的统计分析及其报道。利益冲突:文章的全部作者声明,在课题研究和文章撰写过程中不存在利益冲突。知情同意问题:参与试验的受试者为自愿参加,所有受者均对试验过程完全知情同意,在充分了解试验方案的前提下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文章查重:文章出版前已经过专业反剽窃文献检测系统进行3次查重。文章外审:文章经小同行外审专家双盲外审,同行评议认为文章符合期刊发稿宗旨。文章版权:文章出版前杂志已与全体作者授权人签署了版权相关协议。开放获取声明:这是一篇开放获取文章,根据《知识共享许可协议》“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4.0”条款,在合理引用的情况下,允许他人以非商业性目的基于原文内容编辑、调整和扩展,同时允许任何用户阅读、下载、拷贝、传递、打印、检索、超级链接该文献,并为之建立索引,用作软件的输入数据或其它任何合法用途。4 参考文献 References[1] 刘英伟,邹晓峰.振动训练对速滑运动员下肢肌力影响的实验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2,31(1):81-84.[2] Bosco C, Cardinale M, Tsarpela O. Influence of vibration on mechanical power and electromyogram activity in human arm flexor muscles. Eur J Appl Physiol Occup ;79(14):306-317.[3] 周生灵.振动训练对田径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和身体成分的长时效应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34(11):119-122.[4] 辜伟,程亮.优秀女子武术运动员膝关节等速力量测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4):77-79.[5] 汪德勇.振动刺激结合力量训练对运动员下肢肌力和平衡的影响[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6.[6] 谷茂恒,刘文峰,陶小平.振动训练缓解肌肉运动性疲劳的sEMG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15,38(4):29-33.[7] 贾蒙蒙,吴卫兵,伍勰,等.FIFA11+练习对足球运动员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和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J].中国体育科技, 2018,54(2):59-65.[8] 崔运能,李绍林,张鑫涛,等.男性职业足球运动员膝关节损伤的MRI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5,34(1):97-101[9] 孙越颖,高峰,杜文娅.不同频率振动训练对排球运动员核心区力量及稳定性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42(2):76-81.[10] 王晓东.振动训练对足球专项大学生专项身体素质影响的研究[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3.[11] 晏冰.振动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12] 黄翼.振动训练对短距离游泳运动员体能及专项成绩影响研究[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2017.[13] 张自云,金成吉,解超.全身振动训练对我国大学生膝关节肌力影响的Meta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7,(5):78-84.[14] 周桂琴,尹军.国内外振动训练在训练学领域比较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12):67-73.[15] Issurin VB,Liebermann DG,Tenenbaum G.Effect of Vibratory Stimulation Training on Maximal Force and Sports Sci.1994;12(5):561-567.[16] Delecluse C,Roelants M,Verschueren Increase after Whole Body Vibration Compared with Resistance Sports ;35(6):1033-1040.[17] 邓京捷,李吉如.振动训练对小轮车运动员下肢肌群肌力影响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0(3):78-80.[18] 彭春政,危小焰,张晓韵.振动训练的机制和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2,19(3):45-48.[19] Thue K,Malene B,Paolo C,et of Vibration and Resistance Training on Neuromuscular and Hormonal JAppl Physiol,2006;96(14):615-625.[20] 许鑫华,沈艳梅.振动训练对力量、柔韧及平衡能力的影响[J].浙江体育科学,2015,(2):103-107.[21] 张会敏.振动训练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本体感觉和步态的影响[D]. 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8.[22] 黄启闯,徐红旗.下肢肌肉力量分类及训练方法的综述[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9):3-5.[23] 高瞻乐,程亮,周继和,等.等速力量训练对优秀运动员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术后肌肉力特征的研究[A].石家庄:第十九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7:213-214.[24] 罗兴来,刘雪峰,程亮.四川省少年男篮运动员膝关节等速肌力特征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16,(3):36-39.[25] 傅磊.振动训练对北体大足球专业学生下肢最大力量、爆发力影响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26] 郑成,王广兰,王晶.青年男子足球运动员膝关节等速肌力特征研究[A].金华:第十三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2009.[27] Jackson SW,Turner Vibration Reduces Maximal Voluntary Knee Extension Performance in Both the Ipsilateral and the Contra-Lateral Limb in Man.Eur J Appl ;88(33):380-386.

文章来源:《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网址: http://www.zgzzgcyj.cn/qikandaodu/2020/0916/653.html



上一篇:中国组织工程基础研究实力:基于文献计量学的
下一篇:坐姿振动训练改善高龄老年人下肢肌肉力量和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投稿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编辑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版面费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论文发表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