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品牌内化综述与启示

来源: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引言 20世纪始,在市场营销领域以顾客为中心的品牌观念不断发展并逐渐深入人心。而事实表明由于消费者体验与企业品牌承诺间的较大差异,导致越来越多顾客不满现象的发生。造

■引言

20世纪始,在市场营销领域以顾客为中心的品牌观念不断发展并逐渐深入人心。而事实表明由于消费者体验与企业品牌承诺间的较大差异,导致越来越多顾客不满现象的发生。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存在于企业品牌文化和理念与消费者碰撞的过程中。由于员工在这一过程中起着传递的作用,同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故而使企业在不断发展中逐渐意识到其品牌内外契合与平衡的重要性,品牌内化(brand internalization)的相关研究应运而生。

在品牌内化的研究中,中外学者们用不同概念和方式对其进行了表述,如内部品牌管理 (internal brand management),内部品牌建设 (Internal brand building),内部品牌化 (Internal branding) 等。国内学者白长虹、邱玮[1]在相关文献中提出,品牌内化的定义及概念表述方式多种多样,但其对于此领域的基本描述仍有着一致性,即将品牌概念和价值经外部传递仅有助于是消费者期望提高,而仅有从企业内部用品牌相关价值内容对员工进行不断影响,将品牌价值在企业员工行为中进行展现,才能保证其在同外部顾客接触过程中兑现品牌承诺或作出对品牌传递有利的行为表现,从而影响顾客的品牌认知和消费意愿。

■品牌内化的出现与内涵

首先对“内化”的基本定义与发展进行简要介绍,以清晰对品牌内化相关含义的理解与认知。弗洛伊德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对“内化”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他提出了三重人格结构学说,包括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同时指出内化(internalization)存在于超我的形成过程中,并赋予内化以认同、合并和内射等更为具体明确的定义。维果茨基后来提出了内化理论,并指出内化是个体把外在交流行为中使用的文字图像等产物转变成自己的心理活动的过程。Moore和Fine (1990)将内化定义为一种事物传递的过程, 这一过程使联系了外界社会的某些方面和存在与外部世界的内部组织,以及两者之间的互动,并在其内部体系与结构中所表现。同时它具有三种主要方式,即合并、内射和认同。由此可见,在学习掌握知识、积累生活经验的过程中,内化是不可或缺的部分,使人的心理不断由低层次发展为高层次。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顾客对品牌的认识不断加深,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日益成熟。“内化”与企业品牌开始出现交叉。“品牌内化”进入人们视线。美国得克萨斯A&M大学教授Berry和Parasurama提出内化品牌的概念。Berry(2000)[3]指出,内化品牌包括对员工进行培训,并将品牌也作为一种内部产品,营销给员工;与员工分享品牌背后的努力和策略;员工创造性的品牌沟通;强化品牌行为的员工培训;关注对企业品牌建设有重大贡献的员工给予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此外,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促使员工认可企业品牌,同时积极投入建设品牌的工作中。

■品牌内化的两个视角

目前, 在品牌内化领域的研究中,学者们站在不同视角,考察其影响因素和结果。一般从组织品牌内化(过程视角)和员工品牌内化(结果视角)两个角度展开研究。

(一)组织品牌内化

组织品牌内化的视角强调组织系统为实现品牌价值采取的调整和措施。Mahnert 和 Torre(2007)指出,企业创建和维持内部品牌而执行的具有跨部门协作性和多目标方向的在其内部进行的沟通活动,目的在于实现与内外部品牌形象和价值观念的一致。

基于组织品牌内化主要涉及企业的整体层面,相关学者进行研究的其几个主要影响因素有组织文化协同(de Chernatony,2001;Tosti & Stotz,2001; Burmann,2005),品牌内部识别(Bergstrom et al.,2002;Allan,2004),高层领导角色(Rolke,2004),组织内部沟通(de Chernatony and Segal -Horn,2001)以及跨职能的协调(Gapp & Merrilees,2006)。同时,企业品牌管理的内外平衡成为了组织品牌内化的结果(Aaker,2004)。

(二)员工品牌内化

员工品牌内化的视角则强调品牌内化是员工接受并理解品牌,从而表现出积极的品牌行为以传递品牌价值。Bergstrom等(2002)认为,企业通过与员工对于其品牌价值观念的有效沟通,可以使该组织员工进一步了解并理解品牌价值形象与其工作的关联性,从而使其在工作中进行以体现品牌观念的努力,传递品牌形象,从而提升品牌价值。金立印(2005)也曾指出,品牌内化是指企业为使员工在同外部顾客接触过程中,即员工在进行由内化到外在表现从而有效传递企业品牌价值而进行的“品牌内在化”活动。Alcorn等(2008)将品牌内化定义为“提供一个有关组织、产品或活动的可信的、有吸引力的和差别化的行为事件,其目的同样是为了将员工打造成能够忠于品牌承诺并积极为企业形象进行建设,提供贡献的“品牌大使”。

文章来源:《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网址: http://www.zgzzgcyj.cn/qikandaodu/2021/0708/1731.html



上一篇:一流管理只讲常识
下一篇:龙岩市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中基层党组织的行动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投稿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编辑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版面费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论文发表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